欢迎光临安徽都市网!

今天是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

关注社会热点

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为什么要去大城市读大学?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!

>>>金榜题名,从这一刻的选择开始。网易高考智愿,助力每一位高考追梦人

同学们,读大学就该去大城市,而不要等到毕业了找工作才去!

读大学,同等情况下,首选大城市;实在不行,哪怕学校差一点儿,也最好去大城市。

在小城市读书,缺少最顶级的竞争意识和领先的思维,久了,自己已经全面落后了还不知道,可能还自我感觉良好;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机会,在不断混日子中,可能激情和能力就不断消解了;最大的毒害就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可能,让自己看不到可能性,误以为其实不管在哪里,大家都差不多,没什么区别。

但是,去大城市读书,可能完全不一样,甚至恰好相反。

01

去大城市,让自己的思维领先

大城市里,大量优秀者聚集,这种聚集,能让处于其中的人开拓思维,保持思维领先,甚至走在时代前面。

在小城市读大学,容易让人思维受限,觉得差不多也就这样,你再拼再努力最后还不是找个工作,没什么太大区别,进而在行动上就 “怎么好混怎么混”;在大城市读书,通过不断增长的见识和优秀者带来的思维震撼,能够帮助自己拓展视野,提升思维,开阔眼界。思维提升,努力跟上,久而久之,就在不经意间领先于很多人了。

02

去大城市,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

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,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机会。在小城市,说学习,估计就是指上课、四六级和期末考试,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机会了。

但是在大城市学习,你会发现,除了可以听到本科教材上的作者亲自上的课,可以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,甚至可以跟各种行业大牛面对面交流。

如果在大城市读书,你会见识更多可能,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只要不设限都可以办到:

原来你可以和顶尖的人接触,甚至成为他们的一部分;

原来你可以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会议;

原来你可以在北上广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工作;

原来你可以谈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却毫无违和感,因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;

原来你不管做什么之前被别人嘲笑为痴心妄想的事情,都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,与你相视而笑,携手同行;

原来你可以拥有很多在小城市读大学根本见识和想象不到的可能……


03

去大城市,接触更多优秀的人

大城市优秀的人,肯定在数量上要比小城市多。在大城市读书,就算你读的学校没有那么优秀的同学、老师和著名人物,但是你完全可以走出学校,去其他学校,去社会上,和优秀的人有更多接触。

接触得多了,在潜移默化当中,可能自己就变得优秀了。

04

去大城市,找到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

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,往往意味着顶尖的师资和研究水平,对于大学阶段学到真本领乃至今后高起点的就业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一直以来,我国各城市高校资源差距非常大。东部发达地区远远领先中西部地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
从教育部刚刚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,各大城市拥有的优秀学科,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武汉占据 A+ 学科前五名。其中北京优势较大,上海、南京也有相对优势,杭州和武汉持平。在 C- 以上学科总数上,前十名分别是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汉、西安、广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杭州、长沙。

非省会城市中,青岛、无锡、厦门、徐州具有 A+ 学科,尤其是青岛,A+ 学科数目位居全国前列,这得益于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的贡献。

高等教育还呈现出城市集群特征。华东的长三角地区教育强市众多,华北的京津冀地区也表现不俗,东北部分有老牌教育重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,华中武汉长沙双星闪耀,西南成渝相互辉映,西北的西安兰州遥相呼应。而深圳也即将异军突起,与青岛一道成为高校引进的典范城市。

高考志愿报什么大学?学什么专业?抉择?迷茫?立即下载体验网易高考智愿,选对报考一起走!




网易高考智愿2.0,更懂你的智能推荐系统,选对志愿,过好人生!

更精准、更便捷、更贴心,给考生和家长提供一对一式的志愿填报建议。

六大新增功能,助力中国考生学业规划——

1、更科学的智能推荐:基于往年大数据科学测算,择优遴选,志愿表合理排序,用好高考每一分

211订制升学规划:大学+专业+城市3大填报路径,根据考生需求,灵活制定个性化报考方案

3、合理定位专业方向:行业意向、兴趣爱好两大维度助考生认知自我,依据选择结果推荐最适合专业

4、录取概率测算分析:以近三年数据为基础,创新算法模型,提升预测准确性和合理性,规避扎堆填报风险

5、大学专业多维对比:基于填报需求的院校专业详情展示,提供全方位资料对比,找大学选专业不再盲目

6、便捷获取招录数据:历年数据横向对比,招生录取形势波动一目了然

【来源:报考一起走】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安徽都市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推荐阅读
  •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日电 2日,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《2021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《报告》显示,2020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经济逐步复苏,就业市场形势快速好转。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,由于校[全文]
    2025-04-26 12:26
  • 初二,对于很多学生来说,还是个“过渡期”,成绩分化的迹象,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。家长们可能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总成绩,哪个科目掉了一点,哪个学科提高了些,似乎只是一次考试的波动。然而,在这一阶段,某些潜在的“思维能力差距”,已经悄悄在悄然间形成了[全文]
    2024-12-26 04:17
  • 复试一般在3-4月份,考研成绩2月底公布,3月中旬公布国家线,3月底-4月各招生单位举行考研复试工作。考研复试流程及形式如下:复试流程各大高校大同小异,复试时间一般是两天左右。在准备复试之前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复试比重,有些可能为40%、50%[全文]
    2024-12-25 04:19
  • 最近,深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、原北京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,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迅速走红,一句“从我做起,不卷了!”的教育宣言,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共鸣。这一宣言背后所折射的社会心理令人深思:天下苦内卷久矣!今天,面对不断升级的内卷学习[全文]
    2024-12-24 04:26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安徽都市网 anh2.scxinwn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